密度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密度计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澧水溯源小水电不宜多垃圾集中焚烧-【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8 19:19:43 阅读: 来源:密度计厂家

澧水溯源:小水电不宜多 垃圾集中焚烧

【城市节能网】三湘四水之澧水,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是我省第四大河流。5月24日,旨在保护澧水河流域,唤起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与"澧"有约”公益活动,第一季“源头溯溪,问候大鲵”活动,由长沙市民族联谊会桑植分会牵头主办,桑植县30多名环保志愿者自发参与。

“与"澧"有约”活动已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将于8月底结束,共开展7期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沿澧水流域从源头到源尾,完整调研和纪录澧水生态。本刊将全程跟进报道此次公益行动。

澧水源头分北、中、南三源,北源位于开国元帅贺龙家乡桑植县五道水镇,南源源于永顺县杉木河,中源即干流源头,为湘鄂边境八大公山东麓。

5月24日至25日,“与"澧"有约”公益活动志愿者前往澧水北源和中源调研,了解水源地生态环境,并在北源与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大鲵亲密邂逅。记者有幸参与这次大型公益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轮美奂和大鲵(娃娃鱼)的憨态可爱。

问“澧”哪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桑植不仅是澧水上游,还是澧水发源地,以碳酸盐地层为主的地质结构,和高达64.5%的森林覆盖率孕育出“上游六十里,水成靛澧色”的澧水。

5月24日,记者一路沿澧水而上,去往澧水北源—桑植县五道水镇。只见两岸青峰叠立,山间云雾缥缈,河水清透呈淡蓝色,河上水雾缭绕,一路上人如画中行。

直至北源五道水镇,近80公里的澧水,沿途不见河中漂浮物,即使是沿河的而建的集镇处,河道中也无任何生活垃圾出现。

“像澧水上游这样美丽的河流已不多见,要将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重点保护。”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介绍说:“我去过长江、珠江、湘江等河流的源头,但能像澧水这样保持如此长距离的河道洁净、河水清澈的河流非常罕见”。

刘帅认为澧水的洁净首先是源自于澧水上游森林覆盖率高,有效保持了水土,净化了水质;其次是澧水干流源头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源头没有工业、农业、生产生活等污染;三是当地人对于自然心存敬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塑造出河道不见垃圾的洁净;四是因为桑植县政府的严格管理,下定决心制定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

小水电站不宜过多

桑植县境内澧水之清澈令人欣喜,而其中存在的对水质造成影响的因素则显得尤为突兀,河道中偶有挖砂船在作业,搅起一河浑水,与淡蓝的河水相交形成鲜明的对比。

桑植县水利局牛洞口水库管理所钟以照所长担忧的则是澧水内小水电站的问题,他认为澧水上游虽然保护得不错,但是小水电站的建设多多少少会影响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宜过多;河道过度硬化会对原有生态造成影响;同时,临水的集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往往直排澧水,要做好系统化集中处理。

大鲵养殖量达52万尾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同时也是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又被人们称为“娃娃鱼”。

5月24日,在张家界(000430,股吧)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本刊记者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大鲵,它们身材圆润,对于外界的叨扰充耳不闻,总是一动不动地趴在饲养池内。

据了解,现在野生大鲵已经十分罕见,主要以人工养殖为主。目前,桑植县大鲵养殖户共307户,今年桑植大鲵养殖量达52.6万尾。饲养员介绍,大鲵对于水质的要求特别高,相当于活体水质检测器,一旦饲养水质达不到要求时,它们就会死亡。而保护区内用来养殖大鲵的水,是从澧水北源抽取而来,其水质能达到直接饮用水标准。

自1966年至今,桑植县先后设立了7个大鲵县级自然保护核心区,形成了“县级监管、乡村联合、立碑告示、划定区域、专人看守”的保护机制,加强“电、毒、炸”等非法捕鱼行为的监管,以保护大鲵赖以生存的环境,并加大大鲵保护的宣传力度,使群众的护鲵意识得以强化。截至今日为止,该县累计人工增殖放流大鲵亲本达3150尾,幼鲵5000多尾,累计救护野生鲵苗17000多尾。

森林覆盖率95.1%

位于湘鄂边境的八大公山是澧水干流源头,由斗蓬山、杉木界和天平山三大区域构成,这里也是江南地区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八大公山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享有各种美誉,如“天然药物标本园”、“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等。

5月25日,“与"澧"有约”公益行动组沿澧水而上,环天平山而行,去往澧水干流源头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植物王国中穿梭,只见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虫鸣鸟啼不绝于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植物令人目不暇接。

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靠山吃山”的传统并没有在八大公山得到沿袭,在和充当向导的山民王师傅闲谈中得知,尽管八大公山有许多珍贵药材,像乌金七、竹节人参等都十分珍贵,但即使当地人自己需要用药,他们也不会“就地取材”。

王师傅介绍,他们对于八大公山一草一木的珍爱,源自于保护区管理处推行的保护政策。据了解,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用3个月时间,走访了周边1175户农户,进村入户进行科普宣传。同时,执行严格的保护责任体系,将整个保护区分成26个责任区,定员定责定奖惩,形成“严保”态势。

这一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可喜成就。据统计,自1986年以来,八大公山森林覆盖率由87%增加到95.1%,资源总量和林份质量逐年提高,同时森林生态的保持,推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得澧水得到有效治理,每年约有5亿立方米清澈水源流入澧水,洪水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

跨区域砍伐监管难

但占地2.2万公顷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内仍不免有破坏林地的“漏网之鱼”。本刊记者在保护区内的天平山附近区域发现有乱砍滥伐现象。

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介绍,像这种跨区域的生态保护问题,需要通过上一级政府来协调。同时,他认为“一是需要推动国家对于大江、大河源头的统一管理,二是要尽快制定新的自然保护区法。”

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所执行的《国家自然保护条例》是1994年国务院颁布,在同年12月起实施,已经不能应对现实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专家解读

垃圾集中焚烧是解决垃圾围城最佳选项

一个人一生究竟产生多少垃圾?垃圾焚烧是垃圾处理的最佳选项吗?垃圾焚烧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垃圾围城,政府、企业、公众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5月17日下午,一场围绕生活垃圾处理的论坛在长沙市图书馆举行,多位专家学者与在场的百余名博友共同探讨了这一命题。

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来自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张益院长介绍,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生活垃圾,而垃圾的密度为0.3吨每立方米,一个三口之家每年所产生的垃圾是3立方米,而一个人一生所产生的垃圾是自身体积的1600倍。“如果不对这些垃圾进行处理,最终将导致垃圾与人争地的情况。”

“垃圾处理和水、电、煤气一样,是一座城市维持正常运转的刚性需求。”张益介绍,生活垃圾每天产生,就像是家里要有卫生间,城市也必须有处理垃圾的地方,否则就会出现“一三七”现象,即:一天不处理垃圾,垃圾房堆满;三天不处理,街道到处可见垃圾;七天不处理,城市里只见垃圾不见人。

垃圾焚烧是垃圾处理的最佳选项吗?张益介绍,每一座城市选择什么垃圾处理方式,还是要跟自身情况结合起来,在周边居民的诉求、城市刚性需求、环境保护三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垃圾焚烧相较于填埋,具有5个优点:用地省、处理速度快、减容效果好、污染可控制、能源利用好。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焚烧是一项主流处置技术,中西部地区可以选择垃圾填埋。

而提起垃圾焚烧,就不能避谈二恶英,二恶英毒性极强,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往往提垃圾焚烧因二恶英而变色。在论坛现场,有环保志愿者提出,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民众如何能安然与这一剧毒物质为邻呢?对此,张益认为,二恶英无处不在,而元凶并非是垃圾焚烧厂。

他表示,简易的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远高于焚烧厂,据国外的研究亦表明,1吨垃圾露天焚烧或在填埋场自燃排放的二恶英,是同量垃圾经过现代化焚烧排放的二恶英几千倍。来自德国的研究显示,当垃圾被运往焚烧厂时,二恶英单位含量就已达50纳克,生活垃圾经过焚烧后,垃圾中原有二恶英得到分解,向空气排放的二恶英只相当于原有含量的1%。因此,发展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实际上是削减二恶英排放的措施。“现有的垃圾焚烧厂技术都很成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焚烧厂所产生的二恶英,十万年才会发生中毒事故,我们从未看到过有垃圾焚烧厂职工发生二恶英中毒的事情。”

既然垃圾焚烧厂并非“洪水猛兽”,为何民众仍谈“垃圾焚烧”而色变呢?张益认为,这源自于心里的抵触,而要消减这份抵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众对于垃圾焚烧厂的不信任,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认为,这种不信任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源自监管部门没有监管到位,企业没有按要求运转污染治理设施和民众对于垃圾焚烧认识不够。要缓解这种不信任,刘帅认为,首先要加大立法的力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建立企业、监督部门诚信制度,并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兴化西装定做

莆田西服定做

兰溪定做西服

株洲西服制作